首页 > 宏观 > 正文

短讯!「中央媒体看甘肃」甘肃庄浪:科学治水富民强县

2022-10-08 20:50:16来源:潇湘晨报

这个金秋,甘肃庄浪县的苹果喜获丰收。“果价看涨,我家的果子已被客商以每斤5元的价钱预订了。”庄浪县万泉镇邵坪村邵富贵仅3亩果园,今年又

这个金秋,甘肃庄浪县的苹果喜获丰收。“果价看涨,我家的果子已被客商以每斤5元的价钱预订了。”庄浪县万泉镇邵坪村邵富贵仅3亩果园,今年又能收入6万元。邵坪村农民人均耕地不足1亩,但依靠在梯田里务果,村民脱贫奔向了小康,成为闻名全县的小康村。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目前,庄浪县14个乡镇种植苹果,全县苹果种植面积65万亩,预计今年总产量65万吨,苹果全产业链产值37亿元,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我们抢抓甘肃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的强县域行动机遇,持续推进梯田大县向产业强县转型,把苹果产业作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支柱产业扶持发展。”庄浪县委书记陈景春说。

在庄浪县梯田纪念馆里,陈列着庄浪县从艰苦岁月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每个历程生态面貌的照片。沿着从温饱到小康的这条时间线,浏览庄浪县生态面貌的一帧帧照片,人们会发现,上世纪六十年代的庄浪县,沟壑多,地不平,山不林,多是一幅光山秃岭的恶劣情景。

经过几代人持续努力,庄浪县生态面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巨变:山坡修成了层层梯田,雨水蓄田,耕地变得肥沃起来,田里种粮又务果,昔日的“三跑田”变成了“温饱田”,又升级成“小康田”,人们做务梯田奔向了小康;曾经的沟壑筑起了一道道坝库,林茂草丰,早晚生雾,雾起雨来,形成了独特的区域小气候;森林涵养的源源不断的清流,被引进水厂生产成“安全水”,输送进千家万户,保障了老百姓的生活。

在庄浪这片土地上,追溯生态面貌发生的巨变,究其原因是科学治水的结果。1964年,庄浪县委、县政府掀起了第一次全民大创业,动员全县党员干部群众,以兴修梯田的壮举治理水土流失。通过数十年接力苦干,庄浪县修出水平梯田94万亩。昔日跑水、跑土、跑肥的“三跑田”转变为肥沃高产的“温饱田”,全县温饱问题得以解决。之后,人们又调整产业结构,在梯田里育出苹果“摇钱树”,“温饱田”升级“小康田”。

“淤地坝拦泥又拦水,拦蓄的水源可以灌溉梯田。”庄浪县水保站站长王耀东介绍,从1991年至今,庄浪县在10条重点小流域内累计建成治沟淤地坝64座,拦积泥沙50万吨,拦水470万立方米,坝库存水可灌溉梯田2.5万亩。

建设淤地坝仅是庄浪县小流域综合治理的举措之一。“在小流域综合治理中,我们坚持山水林田路共治,走出了山顶乔灌戴帽、山间梯田缠腰、地埂牧草锁边、沟台果树围裙、沟底坝库穿靴的治理之路。”庄浪县委副书记、县长王敏说,小流域治理形成了独特的区域小气候。

今年夏天,庄浪县遭遇短期干旱,但老百姓并没有因此断饮喊渴,是因为有关山森林涵养水源的保障。金秋时节,沿着庄华公路来到关山林区,林木依然葳蕤蓬勃,林下水流汩汩。在具峡林区,碰到四五名工人正在林区铺设管道,把林下的清流收集到农村水源保障工程的蓄水池内,作为保障全县群众饮用的水源。

关山林区是庄浪县的水塔,全县城乡人口饮用水源发源于此。据推算,每亩森林每年涵养20立方米的水,可为200人提供生活用水。“因此,保护森林,就是科学合理利用林下水资源,保障老百姓的安全饮水。”庄浪县桃木山林场场长苏百牛说。

庙儿岔是庄浪县桃木山林场的一处林区。1990年的庙儿岔仅是一片生长着沙棘的茅林,当地群众在庙儿岔林区放牧,秋冬的庙儿岔呈现一片光秃秃的荒凉景象。三十年过去了,桃木山林场组织护林员在庙儿岔栽植人工林,如今林木参天,林下还流淌着清泉。

目前,庄浪县森林覆盖率达到28.8%。在播绿扩绿的同时,庄浪县健全林木管护机制,落实林长常态化巡林制,成立森林公安队伍,组建了国有林场专业护林队3个,配备专职护林员320人,选聘了一批生态护林员,落实了管护报酬,划定了管护范围,健全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管护网络,确保森林安全健康成长。(经济日报新闻客户端 陈发明 通讯员 李顺民)

来源:经济日报

编辑:徐敏之 责编:朱旺 校审:都一鸣

关键词: 经济日报 小流域综合治理 铺设管道 持续推进

责任编辑:hnmd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