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宏观 > 正文

环球热头条丨麻城市阎家河镇石桥垸村共同缔造密码自述

2022-09-12 05:48:05来源:潇湘晨报

在麻城市阎家河镇南大门,有个气候宜人、古朴祥和地方,那就是我——石桥垸村。我的名字,因有千年历史“光黄古道”之古石桥而来。走过历史的

在麻城市阎家河镇南大门,有个气候宜人、古朴祥和地方,那就是我——石桥垸村。我的名字,因有千年历史“光黄古道”之古石桥而来。

走过历史的辉煌,我曾一度是组织涣散、村貌脏乱、经济落后的贫困村。

但最近我火了。前来考察取经的市内外团队络绎不绝,最近三个月,就接待了70多批2000多人呢!他们说,在这里,探寻乡村治理现代化的新路径,看见了乡村美好幸福生活的新模样。


【资料图】

听罢溢美之词,我心里美滋滋的。你一定会问,我的幸福密码何在?

幸福来敲门,始于2017年,我成为住建部的定点帮扶村和全国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的首批试点村。

共同缔造五年来,我的堡垒建强了、村民心齐了、颜值变靓了、日子富裕了,幸福感提升了。

织密一个体系:唤醒沉睡的家园意识

我的家有22个自然湾,共813户3098人。近期村里遇到罕见的干旱,如何抗旱保丰收,村两委在8月9日晚组织了一场“垸子夜话”:

“正值稻谷抽穗期,一碗谷一碗水,抗旱慢不得”“今年河里水位低,再像往年挖槽引水很难”“可以马路穿孔铺水管,再用抽水泵抽水”……村民们纷纷建言献策,并达成一致意见:村集体出2000多元购买抽水泵和水管,沟渠清理、管道铺设、抽水泵架设等,由各组党员带领村民义务投工投劳。

“我家有农用车,我去运排水管”“我有经验,我来架设抽水泵”“我们11组有7个人来清水渠”……人多力量大,8月10日下午,抽水泵全力运转,湍急的水流从抽水管道流向稻田,也滋润了群众心田。

村里这一呼百应的凝聚力、战斗力从哪来?秘密都藏在“村级党组织+村民小组+村级自治组织”这个体系里——

纵向上,成立村党支部与住建部定点帮扶团队中建集团临时党支部;

横向上,推进党员“一人联十人,十人联百户”的群众工作机制和综合治理委员会、理事会社等自治组织;

纵横沟通上,发挥“红星之家”“塆组群众会”等载体作用,开展政策法规大家讲、先进典型大家评等活动,引导群众参与村组事务。

这个治理体系,把每一位村民都纳入村庄建设和管理中,架起了组织群众、发动群众的连心桥。

而织密这个体系,经过了一个艰难探索过程。共同缔造伊始,帮扶团队用了三个月时间来做群众思想工作。一场场政策宣讲、一次次入户走访、一批批组织外出参观,让共同缔造理念深入人心。

铲车轰鸣声中,一幢两层小洋楼被拆除。现场指挥者是丁家寨湾村民丁平福,他拆的是自己建给女儿的房子。

三年前的这一幕,村民们都瞪大了眼,“好好的一栋房子,说拆就拆了,不要一分钱补偿,老丁怎么想?”

根据规划,村里要建一条通往百姓广场的道路,这栋房子恰好处于必经之路上。听说要拆自己房子,丁平福一家都强烈反对。

思想的转变,源自村里组织的一次参观。2018年,丁平福作为村民代表,到河南郝堂村参观学习,回来后,他做起了家人的工作:“郝堂村建得真美,那里家家出力,人人舒心,这是共同缔造的好处。村里建百姓广场,全村人都能受益,我是村民选出来的综治委员会成员,全村人都看着咱呢。”

有了他的带头,其他村民纷纷自行拆除了杂物间、牛栏猪圈和茅厕,无一要求补偿。用三天时间拆除了原来三年都拆除不掉的四大乱建。

村民们从改厕、改圈、美化村容村貌等一件件房前屋后的实事小事中,看到变化、得到实惠、感到幸福,对党组织信任日益增强,也带来了“你做我看”变“我们来干”的群众思想之变,实现了由“乱”到“治”。

把握一条路径:重塑乡村治理的共同体

恋上一个村庄,始于颜值、敬于气质、久于精神。

前不久,一位来此参观者这样评价我:半寨葱绿、半寨碧水、一寨芳华;半村楼台、半村春色、一村笑脸;半桥历史沧桑、半桥发展新貌、一桥共同缔造……

怎么样,如此美景,你是不是已经陶醉了?

而五年前,我的样子是:道路狭小弯曲、户外早厕多,坑塘被污染,私搭乱建,邻里矛盾多。

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何而来?

坚持群众主体,践行群众路线,发挥群众力量,坚持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的“五共”路径,重塑治理共同体。

听听我的一个自然湾徐家寨华丽蝶变的故事。这是一个形成于宋代的古村落。三年前,四处可见废弃的鸡舍猪圈。

2019年11月,阎家河镇帮助徐家寨申请到300万元中国传统古村落改造资金。

乡村如何建?我们建立“群众出点子、专家谋方子、两委商路子、代表定盘子”的决策方法。

村党支部书记徐永新带领综合治理委员会7位成员,带着设计图纸,入户走访、召开塆组会,广泛征求意见,多次修改规划。比如,原本规划每家房前屋后都建小花园,听取群众意见,不搞“一刀切”,根据自家情况,决定栽花或种菜。

“我的家园我做主、我建设。”村民徐定林家召开家庭会议,把三儿子准备开工建新房的宅基地让出来做文旅展馆。党员干部带头拆、群众跟着干,并将废石料捐给村里修塘堰驳岸,村庄改造的“拦路虎”搬掉了。

如今的徐家寨,仿佛一幅秀美的水墨画卷:亭台楼阁、小桥流水、开放式广场、冲水式公厕……一砖一瓦皆显乡韵,草木田溪都是风景。

三分建、七分管。看我如何调动大家积极性,实现共管——

党员领岗义务管:行走村庄,你随时可见党员共建共管责任岗的牌子。丁周全,环境保护岗,定期对村容村貌进行检查;曾庆举,家风调解岗,带动良好家风培育和传承……

公益岗位专门管:垃圾清运、公厕保洁、场馆维护等,设公益岗位,专人管理。

群众“门前三包”自觉管,把村民包保家门口的卫生、秩序、整洁等要求写入村规民约。

三位一体的共管模式,覆盖村庄公共空间,让人人有责,事事有人管。

同时,每个季度,村里公布卫生“红蓝榜”,由村民共同评价,对房前屋后整洁干净的上红榜,乱堆乱放、不清除杂草的上蓝榜。上红榜的住户可获奖励积分,积分可在村爱心超市兑换洗衣粉、纸巾等生活用品。

许多来考察取经的人感叹:石桥垸的风景很美,但村民从内心溢出来的幸福感,比外在环境之美更加打动人心!

咬定一个目标:构建利益联结新模式

共同缔造的目标,是让群众共享美好幸福生活。看,我的村民正在晒好日子呢——

“开门就是花园,全村都是景区,觉得生活更有奔头了。”村民向月霞拍抖音传颂家乡美,引来大量网友围观点赞。

站在村文旅展馆门前,向月霞手往南指,“这个广场建起后,每晚有五六十名妇女来跳舞,过去大家只能去村部跳,要步行半个小时,现在出门几脚路。”

幸福美好的生活,重在产业支撑。这些年,我坚持发展主题,用好特色资源发展特色产业,构建村集体+市场主体+基地+农户”“农户+合作社+市场主体”等利益联结新机制,让更多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尝到甜头的还有郝辉。2015年,他在村里流转520亩地创办龙腾生态园。“冬春采草莓,夏秋摘葡萄,还可骑马、射箭和研学游。”郝辉说,村庄美了,游客越来越多,参观村庄的游客,40%会到生态园采摘,来生态园的采摘客,50%会去村庄转一转,两者互相促进,今年产值有望超过500万元,吸纳100多名村民务工。

尚邦生态园也是“就业大户”,大部分短工来自村里。年过七旬的村民曾庆举说,自己在生态园除草、种果树,每天有70元工资,一年下来有1万多元收入。

五大市场主体的引入,让老百姓的腰包鼓起来了,村集体的腰杆挺起来了。2021年,村民人均年收入1.5万元,村级集体经济收入22万元,比3年前翻了一番。

这个变化村支部书记徐永新感触最深:环境变美、产业正兴、就业机会更多,从“空心村”到“回乡热”,以前全村3098人,约有半数在外务工,近3年有150人回来种菊花、养蜜蜂、去生态园上班。村里正在着力打造文旅研学基地,为群众带来更多财气。

十里桃花党旗红,生态石桥幸福家。新时代,基层治理现代化是什么模样?就在我这里生动体现着,在村民的笑脸上绽放着。

石桥垸村徐家寨改造前

石桥垸村徐家寨改造后

【记者手记】

向石桥垸学什么?

在石桥垸采访时,我们遇见一波又一波前来考察取经的团队。作为全国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首批试点村,我们向石桥垸学什么?

坚持“三带机制”。共同缔造工作启动伊始,面对群众不理解、不配合,更甚参与,推进艰难缓慢的困境,石桥垸坚持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为主线,变“两张皮”为“一盘棋”,构建“村级党组织+村民小组+村级自治组织”的红色联盟,凝聚起组织带领、党员带头、群众带动的磅礴力量。

推动“三个转变”。共同缔造核心是“共谋”,难点在思想转变。石桥垸的实践是,通过搭平台、建载体、给资源、立机制,让群众知情有渠道、参与有平台、监督有手段、当家有方法,激活了群众和社会的力量,推动在身份上,实现由“你和我”向“我们”转变;在思想上,群众由“不理解”向“愿参与”转变;在行动上,从“要我干”变为“我要干”,形成共同缔造的“生动局面”。

【心语心愿】

中建设计集团规划师刘梦迪:为了规划好村里的环境整治项目,我们团队在石桥垸村住了九个月,通过“五共”路径实施,见证了人居环境之变、群众思想之变、基层组织之变、城乡治理之变、经济发展之变,同时作为设计师的我们,也实现了村庄规划上从自上而下到自下而上、从以项目为核心上到以人为核心的转变。

石桥垸村民:我在广东打工多年,看到家乡发展越来越好,村里人气又旺起来了,在2021年回乡改造自家老房子办起一家便民超市,现在钱不比外面少挣,还能照顾家里。

关键词: 幸福生活 阎家河镇 房前屋后 百姓广场 综合治理

责任编辑:hnmd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