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宏观 > 正文

【世界新视野】曾为雅礼深情撰文,厉以宁先生与母校雅礼的那些往事

2023-03-01 23:13:36来源:潇湘晨报

据北京大学新闻网消息,2023年2月27日晚,著名经济学家、杰出的教育家、北京大学哲学社会科学资深教授、光华管理学院创始院长、名誉院长厉以宁

据北京大学新闻网消息,2023年2月27日晚,著名经济学家、杰出的教育家、北京大学哲学社会科学资深教授、光华管理学院创始院长、名誉院长厉以宁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23年2月27日19点31分在北京协和医院逝世,享年92岁。

厉以宁先生为我国经济发展与改革贡献了大量重要的思想,实践证明了他诸多真知灼见。2018年,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厉以宁先生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积极倡导者,被授予“改革先锋”称号。沅水河畔的文学少年

1930年11月22日深夜,在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城南京,一声清亮的啼哭,一个可爱的男婴降临人世。家人为之取名 “厉以宁”,“以”是排行,“宁”指其出生于南京。太平洋战争爆发后,1943年,厉以宁先生随家迁居到湖南沅陵,以优异成绩考入雅礼中学34班(1938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雅礼中学西迁沅陵办学)。抗战胜利后,1946年,厉以宁重返南京,进入金陵大学附中学习。


(资料图片)

在雅礼中学读书的这段日子,是他一生最流连忘返的时光。他常常在暮色苍茫的黄昏独立在沅江之滨,眺望蒙蒙的青山,隐隐的小洲、远去的白帆及荡漾的碧波,倾听阵阵涛声起伏的号子、倦归的鸟语及爽爽的江风。

美丽壮阔的山河,苦难深重的民族,源远流长的文学,艰难重重的求学……尤其在厉以宁成长的这段少年岁月里,日寇的侵略,战争的烽火,民不聊生的惨景无不使这位热血少年激扬、昂奋,甚至愤怒,厉以宁也曾想过像前辈那样,用文学唤醒人的良知,复苏人的善性,升华人的境界,从而复兴中华文明。

从小学到中学,厉以宁一直偏爱文学,熟读中国古典文学作品和国外优秀作品。读书陶冶了他的性情,净化了他的心灵,滋润了他的精神,开阔了他的视野,扩大了他的胸怀,使他的思想人格日趋成熟。读初二时,他曾用“山外山”的笔名写了不少小说,在学校的壁报上连载。厉以宁把他自幼所感受到的一切凝聚在他所塑造的主人翁形象中,倾注在主人翁的言行上,引起了师生们的强烈共鸣。

由于厉以宁少年时生活、学习在湘西,因此沈从文的作品给他留下了难忘的印象。他在中学时总是把沈从文的小说作为枕边的读物。有人说,厉以宁如果沿此走下去,很可能中国的文坛上会多一位巨匠。但是,他若如此发展下去,中国便可能少了这样一位经济学家。

雅礼中学沅陵时期校区及师生课后交流老照片

“闯进”经济学殿堂

1949年2月,厉以宁以优等生资格接到了金陵大学化学工程系录取通知书。1949年4月,南京解放,厉以宁决定参加国家建设,当年12月,厉以宁到视为第二故乡的湖南沅陵参加工作,他先后担任过县教育用品消费合作社会计、县修建委员会事务员。他很高兴自己从此加入到新中国建设大军的行列中,这可以说是他第一次与他所毕生为之奋斗的经济学发生直接的关系。

1951年夏,已参加工作两年的厉以宁又想参加高考。为方便起见,他就委托当时正在北京大学历史系学习的赵辉杰代为报名。赵辉杰是厉以宁在雅礼就读初中时的同学,是他最好的朋友之一。从厉以宁做过会计的工作经历和文理兼优的文化基础以及社会需要等几个方面考虑,赵辉杰认为厉以宁选学经济系最为适合,优势较大,就替老同学做主,第一志愿填报的是北京大学经济系。厉以宁后来回忆道:“至今我愈来愈觉得赵辉杰代我填报的第一志愿是最佳选择。”7月,厉以宁在长沙应试,8月接到了录取通知书,他“如愿”考入了北京大学经济系。从此,拉开了他终生致力的经济理论学术生涯的序幕。2006年厉以宁先生参加雅礼中学建校100年校庆活动

无论离开多久,行走至何处,雅礼是厉以宁先生一生都在惦念的精神故园。2001年,离沅陵岁月已过55载,厉以宁先生深情撰文《倾听江下涛声急,一代新潮接旧潮》,回忆雅礼时光,诠释雅礼精神。

《倾听江下涛声急,一代新潮接旧潮》

一个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当他在社会上生活得越久,他就会越留恋自已在做学生时所经历的风风雨雨,怀念当初朝夕相处的同窗挚友,怀念曾辛勤地教导自己的老师。因此,对母校的回忆总是美好的,总是使人难忘的。这大概就是人们常说的“母校情结”吧!

我出生于1930年,小学和初中时期正值抗日战争的8年。我原籍江苏,随家庭迁徙,抗战中避难于湖南沅陵。雅礼中学当时搬到了沅陵,于是我就考进了雅礼中学34班,在那里学习了两年。这的确是难以忘却的两年。至今我仍深深地感激我的老师们。治学的严谨,做人的道理,豁达的心境,社会的责任感,所有这些的逐渐形成,都离不开老师的教育和熏陶。最近10多年来,无论我是在长沙雅礼中学宁静的校园里,还是在沅水、酉水交汇的山城沅陵街头,我都自然而然地回想起50多年前在雅礼中学度过的岁月。

在北京大学工作期间,我同当年的雅礼老同学相聚时曾探讨过:母校给我们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我们从母校那里所得到的最有价值的东西 是什么?大家几乎异口同声地说道:“雅礼精神。”那么,雅礼精神究竟是什么呢?这种精神主要体现于何处呢?这使我们想起了雅礼校歌中的四句话:“经天纬地才能,由学问成就;及时奋发精神,好担当宇宙。”在学生时代, 当我们唱校歌时,多半不能体会这四句话的深刻含义。几十年过去了,今天又唱到这几句时,才真正感觉到它们的内涵和分量。前两句说明:要打好基础,方能攀登学术高峰,施展自己的才干。治学的目的是什么?难道仅仅是为了增加些知识?难道只是想做一个书呆子?雅礼培养出来的人是有抱负的。他们在校内勤奋学习,是为了终身报效祖国,服务社会。“经天纬地” 四个字表明了雅礼人的抱负。正由于有了这种抱负,所以在校期间,在学业上就必须刻苦、认真,打下扎实的基础;后两句清楚地告诉我们:精神力量是至关重要的。在学生时代,一定要奋发精神。遇到了困难、挫折,绝不气馁,而是奋勇向前,自强不息。雅礼人可以从母校的校史中获得最好的例证。当年母校创业的艰辛,迁往沅陵过程中的险阻,以及复员搬回长沙时的那种不可一般而论的困难,这一切都没有成为难以逾越的障碍,靠的是什么?不正是依靠师生们精神的奋发么?学生在雅礼学习,能够奋发精神,今后才能担当起振兴民族、造福人类的重任。因此,我想,可以把我们所领会的雅礼精神归结为这样两点:一是要脚踏实地,刻苦学习,打好基础;二是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崇高的理想, 一辈子不折不挠地前进。我们不是经常在讨论素质教育么?我和校友们都自豪地说过:我们的母校雅礼,历来就是重视素质教育的。不重视素质教育,雅礼怎会培养出这么多在科学、技术、经济、文化领域内作出骄人成绩的人才呢?

1995年11月,我回长沙母校,曾写下“一代新潮接旧潮”七个字赠送给母校,这本是我1985年所填的《鹧鸪天》中的一句。词是送给我的女儿的,勉励她勤奋学习,认真做人。现将这首词和另一首也是送给我女儿的词一并抄录于下,转赠给母校的同学们:

鹧鸪天

(作于1985年)

数载坎坷志未消,

登山且莫问山高。

野无人迹非无路,

村有溪流必有桥。

风飒飒,路迢迢,

但凭年少与勤劳。

倾听江下涛声急,

一代新潮接旧潮。

减字花木兰

(作于1998年)

艰辛历尽,风雨当年凭自信。更上层楼,莫让时光似水流。扬鞭再赶,创业从来无早晚。处世惟谦,天外须知还有天。

2001年4月3日

于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以上内容来自雅礼中学校友会)

潇湘晨报记者沈颢整理

爆料、维权通道:应用市场下载“晨视频”客户端,搜索“帮忙”一键直达“晨意帮忙”平台;或拨打热线0731-85571188。政企内容服务专席19176699651。

关键词: 雅礼中学 北京大学 抗日战争 经天纬地 录取通知书

责任编辑:hnmd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