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宏观 > 正文

负重坚守当好“健康守护人”──天津第一中心医院水西院区重症医学科为生命“护航”

2023-01-12 12:16:18来源:潇湘晨报

内容提要:近日,记者走进第一中心医院水西院区重症医学科。ICU里,十几名医护人员正围着一名患者忙碌着,病区护士长朱艳飞边调整心电监护,边

内容提要:

近日,记者走进第一中心医院水西院区重症医学科。ICU里,十几名医护人员正围着一名患者忙碌着,病区护士长朱艳飞边调整心电监护,边提醒同事留意各个细节。


(资料图片)

2023新春走基层

第一中心医院水西院区重症医学科,医护人员正在护理患者。 本报记者 胡凌云 摄

天津北方网讯: “确定体外膜肺氧合(ECMO)的位置,一定要稳当。”

“呼吸机从床旁切换到便携,让患者适应,密切观察生命体征。”

“自动输液泵怎么样?检查药物情况,抢救箱也再看看。”

近日,记者走进第一中心医院水西院区重症医学科。ICU里,十几名医护人员正围着一名患者忙碌着,病区护士长朱艳飞边调整心电监护,边提醒同事留意各个细节。

“随行的设备比较多,出发后一定慢慢走,各位置跟紧,电梯里位置怎么摆布要设计好。”重症医学科副主任高红梅再三叮嘱。

“现在出发去CT室,各位置注意跟上。”朱艳飞叮嘱完,大家慢慢将病床推出病区走上电梯,分工明确的8名医护人员不离左右保驾护航。

看到电梯大门缓缓关闭,高红梅长出了一口气。她说:“这名患者属于200多斤重度肥胖,还有糖尿病等慢性病,新冠病毒感染后病情危重,靠气管插管、呼吸机、ECMO等维持生命体征。现在是带他做CT,了解当下肺部情况,评估治疗效果,制定后续方案。因为各项设备片刻不能离身,下楼做检查就成了‘大工程’,我们从昨天就开始做预案,设计路线、确定人员各司其职、确认CT室检查时间、预定专用电梯、设想对突发事件的处理方案等。”

不到20分钟,患者CT结果上传到病区电脑。“病变进展有所放缓,但下端‘白肺’还较明显。继续ECMO、俯卧位通气治疗,同时请内分泌、呼吸、心内等多学科会诊。”高红梅嘱咐主管医生。

这只是众多患者中的一例。去年12月19日以来,这里的紧张与忙碌从未停息。

为全面落实危重患者“应收尽收、应治尽治”,第一中心医院启用水西院区重症医学科病房。副主任高红梅临危受命,负责筹建水西院区重症医疗救治体系,带领本科室以及兄弟科室支援的150余名医护人员坚守救治一线。第1天收治11名患者,第3天启用新病区再收11名患者,第10天51张床位全部收满。

面对越来越多的重症患者,医护人员相继被感染。绝不能因病减员,所有人都在咬牙坚持,大家口中总是“我可以”“没问题”。高红梅因高烧,说话、喝水都困难,但一天没休息,吃完退烧药就进病区指挥“战斗”;病区主任张会云带着咳嗽和嘶哑的声音忙碌着;科住院张会红医师除了科室会诊,还参加患者抢救;护士长司梅梅感染后一直高强度工作,症状较重的她出现了肺炎表现,即便如此也仅是利用午休时间输液治疗;骆宁副主任医师自己以及家里老人、孩子陆续感染,依然默默投身救治工作中……

一次次带病坚守,一次次争分夺秒,一次次昼夜奋战。经过机械通气、血液净化、ECMO等以生命支持为依托的精准综合施治,水西院区重症医学科送走了一批批转危为安、好转出院的患者。

临近中午,ICU护士张文拿着一大兜食物走到9床张先生面前:“这是家里人刚给你送来的,一会儿想吃什么告诉我,我帮你取。”张文告诉记者,张先生治疗后恢复得不错,现在血氧饱和度已经能达到99、100,预计下午就能转到普通病房继续恢复治疗。

张先生说:“特别感谢他们!我来的时候已经是‘白肺’,经过高流量吸氧,血氧饱和度才90,处于呼吸衰竭状态。要是没有他们的精心治疗,哪有我的今天!”

记者了解到,第一中心医院全院一盘棋、上下一条心,在实战中不断探索、建立完善的诊疗流程和应急处置预案,统筹做好疫情防控、患者救治和日常医疗服务,全力解决群众就医需求。

面对急诊最高700多人次日诊量,发热门诊最高400多人次日诊量,第一中心医院协调各科室近20名医生支援发热门诊,推进急诊、发热门诊扩容改造和能力提升,发热门诊利用大厅、楼道等空间扩充床位,将原来的23张床位扩充到40张;同时,紧急改扩建缓冲病房充实床位,保障急诊及发热门诊患者收治。另外,紧急启用水西院区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病房47张床位,仅用时1天半,病房便具备收治条件。(津云新闻编辑刘颖)

关键词: 重症医学科 第一中心医院 医护人员 发热门诊 心电监护

责任编辑:hnmd004